阿尔卑斯 发表于 2015-7-16 18:50:09

苦瓜




苦瓜(葫芦科苦瓜属植物)

苦瓜又名凉瓜,是葫芦科植物,为一年生攀缘草本,可以食用,有很高的价值,果实含苦瓜甙(Charantin)

植物学史

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,明代《救荒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始列入,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,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。清代王孟英的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说:”苦瓜清则苦寒;涤热,明目,清心。可酱可腌。中寒者(寒底)勿食。熟则色赤,味甘性平,养血滋肝,润脾补肾。” 即是说瓜熟色黄,苦味减,寒性降低,滋养作用显出,与末熟时相对而言,以清为补之。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,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。

苦瓜味苦,南方人多食为蔬。夏秋间都可吃到苦瓜,用作配茉佐膳,只觉可口,不觉其苦。中国粤人以苦瓜切片,晒干贮存,作药用,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干也。

苦瓜以味得名,苦字不好听,粤人又唤做凉瓜(粤人不叫凉瓜只叫苦瓜,后来有外地或叫外省人来广东后才叫凉瓜)。苦瓜形如瘤状突起,又称癞瓜;瓜面起皱纹,似荔枝,遂又称锦荔枝。

形态特征

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,多分枝;茎、枝被柔毛。卷须纤细,长达20厘米,具微柔毛,不分歧。叶柄细,初时被白色柔毛,后变近无毛,长4-6厘米;叶片轮廓卵状肾形或近圆形,膜质,长、宽均为4-12厘米,上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,脉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,其余毛较稀疏,5-7深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,边缘具粗齿或有不规则小裂片,先端多半钝圆形稀急尖,基部弯缺半圆形,叶脉掌状。雌雄同株。雄花:单生叶腋,花梗纤细,被微柔毛,长3-7厘米,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;苞片绿色,肾形或圆形,全缘,稍有缘毛,两面被疏柔毛,长、宽均5-15毫米;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,被白色柔毛,长4-6毫米,宽2-3毫米,急尖;花冠黄色,裂片倒卵形,先端钝,急尖或微凹,长1.5-2厘米,宽0.8-1.2厘米,被柔毛;雄蕊3,离生,药室2回折曲。雌花:单生,花梗被微柔毛,长10-12厘米,基部常具1苞片;子房纺锤形,密生瘤状突起,柱头3,膨大,2裂。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,多瘤皱,长10-20厘米,成熟后橙黄色,由顶端3瓣裂。种子多数,长圆形,具红色假种皮,两端各具3小齿,两面有刻纹,长1.5-2厘米,宽1-1.5厘米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
分布范围

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。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。

生长环境

温度

温度控制,苦瓜喜温,较耐热,不耐寒。种子发芽适于30~35℃,温度在20℃以下时,发芽缓慢,13℃以下发芽困难。在25℃左右,约15天便可育成具有4~5片真叶的幼苗,如在15℃左右则需要20~30天。在10~15℃时苦瓜植株生长缓慢,低于10℃则生长不良,当温度在5℃以下时,植株显著受害。但温度稍低和短日照,发生第一雌花的节位提早。开花结果期适于20℃以上,以25℃左右为适宜。15~30℃的范围内温度越高,越有利于苦瓜的生育——结果早,产量高,品质也好。而30℃以上和15℃以下对苦瓜的生长结果都不利。

光照

苦瓜属于短日性植物,喜阳光而不耐荫。但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选择对光照长短的要求已不太严格;可是若苗期光照不足,会降低对低温的抵抗能力。海南北部冬春苦瓜遇低温阴雨天气影响,幼苗生长纤弱,抗逆性差,常易受冻害就是这个道理。开花结果期需要较强光照,光照充足,有利于光合作用,提高座果率;否则,易引进落花落果。

水分

合适的土壤苦瓜喜湿而不耐涝。生长期间需要85%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相对湿度。天气干旱,水分不足,植株生长受阻,果实品质下降。但也不宜积水,积水容易沤根,叶片黄萎,轻则影响结果,重则植株发病致死。

养分

苦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,从砂壤到轻粘质的土壤均可。一般以在肥沃疏松,保水、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良好,产量高。苦瓜对肥料的要求较高,如果有机肥充足,植株生长粗壮,茎叶繁茂,开花结果就多,瓜也肥大,品质好。特别是生长后期,若肥水不足,则植株衰弱,花果就少,果实也小,苦味增浓,品质下降。苦瓜需要较多的氮肥,但也不能偏施氮肥;否则,抗逆性降低,从而使植株易受病菌浸染和寒冷为害。在肥沃疏松的中壤土里,增施磷钾肥,能使植株生长健壮,结瓜可以经久不衰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苦瓜